1月21日,农历腊月二十二,距离春节已经不远了,石家庄市鹿泉区光谷科技园依旧忙碌。步入石家庄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生产线上、检测车间、设计部门的员工都忙个不停。
追踪设计进展、商谈合作、安排发货,公司CEO高燕宇日程满满当当。坐在办公的地方时,他总会看一眼日历上的记号。那是1月22日,企业首批标准化卫星测控和数据传输一体化微波组件交货的日子。
“把卫星测控和数据传输两项功能集成到一个产品上,而且做到了标准化,我们在行业内是首创。”高燕宇说。
要让卫星与卫星、卫星与地面基站“聊起来”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数据传输的微波组件是关键。高燕宇说:“有了它们,就等于给卫星装上了‘千里眼’‘顺风耳’,让卫星精准接收各项数据。”
显微镜下,巴掌大的微波组件被放大了40倍,上百个焊点和几十个热缩管清晰可见。马兴乐细细地检查,确保所有焊点无虚焊、所有热缩管无破损。检查完毕,她又用小镊子夹住塑料胶带,轻轻将微波组件上的多余物质去除掉。一个微波组件检测下来,花费了一个多小时。
“这款产品的交付,说明我们实现了此类微波组件的标准化生产,不仅能收获上亿元订单,更为跟上商业卫星产业化的步伐打下基础。”高燕宇这样回答。
自2022年起,高燕宇明显感受到商业卫星站上了“风口”,公司40多人的开发团队开始向这一领域倾斜。
2024年8月,国内一家商业卫星公司向锐创公司提出需求,在两年内为上百颗卫星配置微波组件。如果沿袭此前对每颗卫星的微波组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路线年。摆在锐创公司面前的只有一条路:对微波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生产。
在微波组件的有限空间内,既要有效集成卫星测控和数据传输两项功能,又要让电子元器件实现标准化配置,还要尺寸足够小、重量足够轻,研发团队伤透了脑筋。
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在一次次设计的具体方案推倒重来的过程中,他们终于找到一种类似搭积木的办法,解决了这个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难题。
2024年11月15日,当产品摆在高燕宇面前时,他不禁发出一句赞叹:“漂亮!”
这个“漂亮”的产品,集成了两项功能,重量还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。由于标准化生产的落地,他们设计出的微波组件能同时匹配几十颗卫星,效率大大提升。
在公司展厅,上百个型号的微波组件陈列其间,一款用于深空探测的微波组件成为“实力担当”。
在距离地面上万公里的深空,中粒子、质子等射线的辐射十分强烈,电子元器件极易受到辐射损伤。突破复杂环境的限制,锐创公司的产品自2024年3月起便在某深空卫星上承担起数据传输的任务。现在,对这款产品做标准化生产也被提上日程。
锐创公司的新厂房预计今年10月投产。届时,他们将在洁净车间内建成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,高效生产微波组件,从而为更多卫星装上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。(记者冯阳)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全部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